主页 > 教育 > 正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筑梦团循襄阳“城归”之路访脱贫现状

更新时间:2017-07-20点击数:文字大小:

  (本网讯 通讯员 候玉柱 邹志祥)2017年是湖北省对全省贫困地区人口脱贫攻坚、实现全部摘掉贫困帽子的关键一年,为了解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掌握当代大学生毕业生的思想新动态,“执手城归,圆梦中国”调研队在襄阳开展了调研。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执手城归,圆梦中国”一行11人走进“城归一族”,感受农村发展新模式;深入田间地头与襄阳下辖乡镇的百姓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到襄阳各区的人力资源部们进行详细考察,了解大学毕业生和科技人员主动下乡创业、农民工主动回乡创业的新情况,同时将他们所提出的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

  

图片

  团队于襄阳牌坊村前团队合照

  7月4日下午,实践队来到襄阳的牌坊村,它是坐落在古隆中景区旁边的一个小村,与古隆中景区的热闹繁华相比,这里明显平凡与落后许多。当地的村民朴实热情,文化程度却非常有限,经济落后的情况下教育也跟不上了,年轻人为了挣钱,很多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和不满十岁的孩子。在这里,队员们选择了以宣传有关“精准扶贫”和“城归”的政策为主,调查问卷为辅的方式来开展这次调研。

  调研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曾老伯,曾老伯是1964年入党的老党员,儿子是高校的毕业生,现在当地担任村主任,遗憾的是当天正好出差,并没有见到他。但曾老伯告诉队员们,他的儿子是为了让村子能发展起来,让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乡亲们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而选择回到家乡的,而他现在也正在为了给村子寻找一条致富的道路而奔波。

  

图片

  团队成员正与老伯交流着当地经济状况,让成员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有队员问到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时候,老伯激动的说,国家现在的政策很好,对于贫困家庭的帮助非常到位。实践队员们看到曾爷爷家中简陋,不禁问起他是否拿到了贫困补助,曾爷爷说:“那可不能要呀,村里面穷人多,有些娃都上不起学,补助的钱要留给他们,那些娃是村子的未来,他们需要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后才能走出去。”老伯的话对实践队成员的触动很大,让他们感觉到实实在在的行动能将社会中存在问题反映出来,是真正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这也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实践更加有信心。

  7月5日上午,实践队成员走进襄阳各区人力资源管理局,工作人员都很热情的接待了这些“小客人”,队员们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等问题与他们展开了交流。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襄阳现行的政策里有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补贴、大学生创业的补助补贴、就业困难人员创业补贴、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补贴以及小微企业招用大学生补贴,为创业人员提供了几乎全面的创业补贴,大大减少了创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压力,可见襄阳市政府对“城归”的重视程度。

  

图片

  在人力资源局小组成员正与负责阿姨交谈

  了解了政府的态度后,实践队成员便前往了襄阳的人才市场,在这里的要么是招聘人才的工作人员,要么就是在此寻找工作的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这些在此寻找工作的人很多都是因为家乡过于贫困,仅靠家里的几亩地无法养活家人,自身又没有什么技术、学历,只能选择背景离乡来到这里谋求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还有一些则是大学毕业后想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磨砺去更牢固的掌握自己所学知识的技术人才。

  

图片

  在人力资源市场队员正在与一位想要应聘的大哥交谈

  当询问到对“城归”的态度时,许多求职人员都表示以后会考虑回到家乡发展的。一位农村来的大哥说:“如果以后在城里能有不错的发展的话,会考虑回到家乡去帮助乡亲们一起脱贫的。”而那些掌握有技术的人才,很多都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他们表示当自己适应社会环境并将所学技术掌握熟练后想要去家乡开办一些企业,希望自己的技术与知识能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这也是现在政府大力支持的一条致富道路。

  通过这次调研他们发现了,不管是农民工回乡、技术人员下乡还是高校毕业生反乡,他们作为“城归”,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选择了回到家乡去发展。他们在城市中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学习到了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拥有更为宽阔的视野,相信在政府的帮助以及支援下,他们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将自己的企业成功的发展起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让乡亲们一起走上脱贫致富的征程。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加入“城归”的行列,让我们的农村变得更加美好,让我国更多的贫困人口能做到真正的脱离贫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