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 > 正文

“三位一体”锻造一流人才

更新时间:2018-10-22点击数:文字大小:

金秋时节,对于合肥工业大学的莘莘学子来说,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他们在刚刚过去的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仅国家级奖项就捧回了数十项。

一座座奖杯,折射的是这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累累硕果。自2015年起,合肥工业大学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和重塑,全面推进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近日,学校成功入选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

“在有些人看来,进入软件工程专业学习,意味的是未来的高薪。但我们一直思考的却是,我国在电力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领域的大型工业软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软件学院2015级本科生吉品,在学期间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还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差距有多大,为何这么大,如何迎头赶上,是贯穿我们课堂学习和实践教育中永恒的主题。”吉品介绍说,“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融为一体,真正扛起我们新一代‘软件’人肩上神圣的责任,早已成为我和同学们共同的理想。”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合肥工业大学明确了“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

“瞄准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合肥工业大学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践行‘四个服务’最重要的任务和途径。”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袁自煌介绍说,“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扎实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作,真正落实好‘以本为本’,做到‘四个回归’,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看来,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直面的正是高等教育中曾经存在的“两个角色弱化”和“五个方面脱节”的问题。“两个角色弱化”,主要表现为在立德树人方面,教师角色弱化;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角色弱化。这又直接导致高校教育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脱节、创新思维与教学过程脱节、创新创业与培养目标脱节、能力培养与实践活动脱节、教学质量与持续改进脱节。

“过去,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德育工作往往集中在少数课程、少数人身上,大部分教师德育‘角色’弱化了。”梁樑介绍说。“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将立德树人的内涵融入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在所有课程教学目标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从源头上把好立德树人总开关。

能力导向贯穿课堂内外

运用机械原理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辅助工人采摘果树上苹果的采摘装置,既将采摘对果树的损害降到了最低,又大幅提高了采摘效率和便捷程度。在结束了机械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刘京和同学们自行设计了一款新型半自动苹果采摘机作为课程作业。经过不断完善,今年5月,这项作品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中摘得了一等奖。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的是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因其研究内容较为抽象,学习难度较大,过去在期末考试时往往会出现大面积低分。“在学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下,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过去的教师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为主。我们这门课的考核方式也不再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学生60%的成绩来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多种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最终运用到创新实践中去。”任课教师、机械工程学院朱立红介绍说。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就必须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体验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这一过程。学校明确规定,基础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不超过总成绩的50%,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不超过总成绩的40%。

“与过去主要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考核模式不同,以能力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综合分析、表达、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记忆。”合肥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陈翌庆介绍说。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中,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以外,还增设了学生自我评价。每门课程伊始,教师要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能够在哪些方面提升能力。学习结束后,由学生自我评估是否达到了能力提升。根据师生双方面的评价信息,教师可以从一个课程体系内的改进,推动整个课程组改进;多个课程组的改进,推动整个专业改进,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形成持续改进的完整闭环。

创新创业倒逼教育教学

如何在培养学生担当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志存高远的理想境界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是合肥工业大学在办学实践中一直坚持探索的课题。而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

让聋哑人士佩戴一款翻译手环,通过感应器监测手部动作,然后把监测到的手语内容转换成语音。同时,手环还能把正常人的语音翻译成手势图形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实现了不懂手语的人与聋哑人的正常交流。8月31日,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决赛上,合肥工业大学10名本科学生组成的团队研发的这款“新型便携式手语语音互译手环”摘得了创意组冠军。

队员捧回冠军,团队的指导教师之一、数学学院王青山教授高兴之余也深受触动。2017年年底,在同学们邀请王青山作为团队指导教师时,王青山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若干研究方向。令他意外的是,同学们不仅没有“买账”,反而提出了能让聋哑人与外界沟通更高效、便捷的“金点子”。在团队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这款手环的识别率达到94%以上。

“新的培养体系让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研发新型产品成为可能,而这无疑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青山认为,这对教师本身是一种“倒逼”。在指导过程中,王青山迅速将自己的科研方向调整为无专用设备的信号感知。“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方向必须要站在最前沿,否则,用不了几年,我可能就要被学生们‘淘汰’了。”

“在过去上课满堂灌、期末一张试卷的模式下,教师们往往可能‘一套PPT包打天下’。”梁樑介绍说。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通过进一步严肃教学纪律、严格教学考核、推行教学倾斜政策、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全体教师下真功夫探索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境界,强化教学过程,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学校着力重塑教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知识创新的价值观,坚持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能力培养,从而克服科学研究的‘短平快’行为。”

在合肥工业大学,每年有近万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仅2017年,合肥工业大学学子就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1061个奖项。同时,学校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的能力不断提高,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成果不断涌现,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的教师不断增加,呈现出“教学与科研共进,人才与成果齐飞”的态势。

据统计,合肥工业大学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6%以上,近75%的毕业生服务于国家装备制造业及建筑、能源、信息等重点工程和项目领域,其中学校本科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企业工作和毕业研究生到国有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工作的均占签约就业总数的65%。更难能可贵的是,毕业生对就业状况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均超过95%。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和社会好评,一方面是学校‘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的持续彰显,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在科研实践中与专业学习中的持续共同提升。”袁自煌说。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2日第5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