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 > 正文

都锦生与茅家埠的不解情缘,丝艺百货再续前缘

更新时间:2020-01-11点击数:文字大小: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跨越了一个世纪,几经轮回辗转,曾经叱咤中国丝绸业的“都锦生”,又回归到了这片故土。位于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8号的丝艺百货商城,是都锦生最早的授权专营店之一。而它的位置恰恰就毗邻都锦生故居!尽管丝艺百货离杭州主城区较远,甚至说有些交通不便,但是优美的风景弥补了这一缺点,特别是初到杭州旅游的朋友,既能领略西子湖畔的另一面美景,又能买到逞心如意的丝绸制品,何乐而不为呢?在空间设计和产品布局上,丝艺百货弥漫着时尚、精致、优雅的气息,让顾客能够充分享受这一优雅知性、轻松惬意的购物氛围。


当然,今天主角依然是都锦生故居以及茅家埠的由来,杭州都锦生(1898-1943)故居位于西湖区杨公堤附近的茅家埠。2003年整治修缮,设立了都锦生故居纪念馆,由入口、祖屋、作坊(工厂雏形)及纪念室、陈列室几部分建筑组成,展示都锦生的生平事迹和丰富的江南丝绸织锦文化,成为西湖区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云图片

 

都锦生家在茅家埠,这个地名源于古时村口茅草遍布,野趣横生而得。


旧时,村民大多以种茶养蚕、出售香烛为业。香客到天竺拜佛,多在湖滨雇条小船,一直摇到茅家埠,弃舟登岸。人们向西仰望,只见远处天竺山双峰削立,形同"天门",知道天竺佛国就在眼前了,香客焚香祈祷。茅家埠由于处在古道口上,香客沿着“上香古道”直奔天竺、灵隐。由此,这条路上沿途寺庵、斋堂、商铺鳞次栉比,香客络绎不绝。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从湖滨到灵隐开通公路,人们大多改乘汽车前往天竺进香,这条“上香古道”才渐渐沉寂下来。


1898年农历正月22日,都锦生出生在茅家埠的一栋老宅里。


在茅家埠研制第一幅丝织画


1919年,都锦生就读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毕业后留校任乙种工业(艺徒班)教习。在学校实验工场轧制花版,经反复钻研,绘制成一幅意匠图,也是第一幅丝织风景画"九溪十八涧"。师生们见了,织锦上栩栩如生的画面,个个惊叹不已,原来,美丽的西湖风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亲戚宋春源与钱庄宋锡九支持下,都锦生购置一台手拉机,雇工人一名,妻子宋氏兼管原材料和财务。自1922年5月15日始,在茅家埠家作坊里,开工织造丝织风景画。


尝试做织锦画出售


杭州自古繁华,向有“丝绸之府”之誉。南宋时,城里一派"都市民女,罗绮如云"景象,时称"宋锦",也就是织锦。织锦指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成品富丽华贵、色彩斑斓,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然而,人们用织锦只作为服装面料,从没有用来做装饰品。此时,都锦生产生了一个念头,西湖那么美丽,为什么不能将它的风光用丝织表现出来呢?


二十年代初,茅家埠是天竺进香的必经之地,游船到了埠头,从这里上岸到天竺。有一天,忽然拥挤起来了,大家争相传看,西湖风景出现在织锦中是如此光彩夺目,不一会工夫,都挂在门檐一根绳子上的几十幅织锦画,已被争购一空。


在费城博览会获奖


我国自古就有织锦业,只是历代以来,织造形式变化不大,仍停留在缫丝和织造两个领域,前者是粗加工的原料市场;后者虽有精加工,却着眼于丝绸面料市场。由此,都锦生知道,织锦工艺不同于织绸,需要采用两种以上彩色丝线,由经线、纬线交错提花织出多重织物,才能使成品的锦织精美绝伦。


市场上,人们见到的只是一件件漂亮的丝绸服装。


都锦生在继承传统杭州织锦工艺基础上,创新改进,研制出五彩锦绣,经纬起花丝织风景画等工艺,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表现形式通过织锦工艺体现出来,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在192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西方人见到了都锦生带来的中国古代画家唐寅的名画——《宫妃夜游图》织绵画。



云图片

 (唐寅/宫妃夜游图)



那么美丽、那么华贵,纤细入微,毫发毕现!


有人说,丝宛若水,在都锦生手中,成为栩栩如生的图画,跃然眼前。


他的丝织画品在国际博览会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引起了报刊关注,并获得了第一块金牌。由此,都锦生织锦在国内外名声大振,产品供不应求,远销西方各国,不远万里来的求售者、求艺者云集杭城。


拓展杭州织锦业


1924年,他的第一家营业所在杭州花市街(今邮电路)销售店开业;


1925年,进军上海,在四川北路开设营业所;


1926年,都锦生在艮山门外购地十多亩,建造了厂房。他扩大经营,改良品种,拓宽销路。短短五年,他把一个手工小作坊,做成了一家具有规模的织锦工厂,已拥有手拉机近百台,轧花机五台,意匠八人,职工约一百三、四十人。


1928年至1929年期间,都锦生二次东渡日本考察织锦业,并从留学欧洲的友人处获得一台法国产最新全铁电力机,又购得法国造的棉织油画风景作为样品,与员工进行解剖分析,研制新产品。


与此同时,在日本考察期间,见到日本女人手中华丽的洋伞吸引了他的注意,伞是用丝绸做的,日人叫绢伞。都锦生买了一把绢伞,连夜研究。


他想,这样的伞,我们也可以制作呀。


回国后,开始研发绸伞。伞骨改用紫竹,真丝做伞,伞面绸缎上绘西湖风景。他将新产品取名为“西湖绸伞”(也叫“晴雨伞”)。在茅家埠寓所,有一天,长女都恒如放学回家,见父亲端着一盆水正在往下倒,地上撑着一把绸伞,清水洒落到绷紧的伞面,发出叮咚的乐声,顺着三潭印月的画面往下滑落。水倒得越多,水声越急,绸伞底下一点水也没有,这就是世上第一把绘有西湖风景的绸伞!


西湖绸伞厂开张时,他请来了上海当红影星胡蝶、徐来剪彩,为绸伞做广告。


江南的夏日,炎热多雨,人们喜欢用伞来遮阳避雨,尤其是妇女与游客,相争购买西湖绸伞,人们无不以拥有绸伞为荣。由此,身着旗袍、手持雅致绸伞,光鲜夺目的妇女成为西湖旅游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绸伞也成为舞蹈、戏剧演员手中的道具。舞台上,又漂亮、又实用的西湖绸伞让人印象至深,演员的精采表演在无形中也替绸伞作了宣传,成为游客旅杭的重要纪念品之一。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都锦生已经在全国13个大城市设立分店,丝织风景画年产达到5万多张,获利10万余元。


照此势头发展下去,都锦生有更大的设想、更远的前景……。


一九三一年,都锦生喜形于色地写下《创业经过》,说道:“……(余)性喜风景,湖光山色,徘徊不倦,乃本心之所好……研究锦绣湖山之胜,进求巧夺天工之术……。九年间,发明大小风景织锦二三百种,远及东西各国、南洋各埠……,顾客需求五彩织锦风景。两次赴日考察,以心所得,勤加研究,始克成功……,云霞灿烂,龙飞凤舞,五光十色,鲜艳夺目。年来又增至法国最新式织机,生产西装丝绸衬衫、领带、运动衫、内衣等服装……。”


避走租界


正当都锦生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之时,1937年末,日军大举入侵,杭州沦陷。在茅家埠都家老宅,都锦生正烦恼郁闷,城陷之后,日本人到处找他,要他担任商会会长,想利用他在国内外的声望为日本人做事。


在万不得已之下,都锦生只得携家人离开茅家埠,避难到了上海。


他将杭州的部分织机先后运往上海租界小规模生产。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都锦生在各地的营业所全部瘫痪。正当他在租界惨淡经营之时,不幸消息传来:日军炸毁了他在杭州的工厂。



云图片

 ▲图为都锦生先生



听到这个消息,都锦生瞬间苍老,元气大伤,十数载心血付之炮火,悲愤交集, 1943年5月26日,不幸辞世,年仅45岁,安葬于都家祖坟地的小兔儿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茅家埠都锦生故居成为茅家埠小学所在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