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化 > 正文

用联话传承文化与重述历史——曾海津、刘枫《寒溪联话》新书发布暨研讨会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1-01-01点击数:文字大小:

研讨会现场

12月29日上午,由东莞市东坑镇文联主办的曾海津、刘枫《寒溪联话》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东坑镇文化大楼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玺,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文联创作部主任胡磊,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田根胜,中国作协会员、原东莞市作协主席詹谷丰,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杨星丽,武汉大学美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产系主任吴寒柳,中国楹联学会网络委员会原副秘书长、中华对联网校原校长刘枫等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作家、评论家济济一堂,对《寒溪联话》创作展开探讨交流分享。作者还向镇、村图书馆室捐赠了《寒溪联话》《星空与镜子》等新书合计200余本。东坑镇镇委委员李志军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东坑镇文联主席高剑华主持。

陈玺、李志军等市、镇文联领导与受赠镇、村图书馆室代表合影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玺讲话

作者代表曾海津介绍创作情况

作者代表曾海津首先分享了创作这部著作的初衷及写作过程。他表示,我国古代《易经》有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的思想。易经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周易的思想来看,平仄声、上下联之间、奇数字和偶联、古代和现代等都是阴阳关系的体现。曾海津介绍,受周易思维的启迪,这本书,在内容上按八卦划分为村社区篇、文物古迹篇、民俗非遗篇、亭台楼榭篇、古代人物篇、现代人物篇、行业精英篇和古联赏识篇八个篇章,以包罗万象,全面立体地凸显东坑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下的人文精神风貌。同时,联话的联学思想又不局限于东坑本土,而具有超越地域的意义。

据悉,最近《寒溪联话》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是曾海津和刘枫共同创作的一部联话专著。全书以对联、释联加简介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东坑风土人情,所涉题材广泛、厚重,涵盖全镇古今文化名人、革命前辈、文物古迹、亭台楼榭、神话传说,还有当代有代表性的行业精英等,立体地展现了东坑人文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东坑名副其实的“文化地图”,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本书的编纂,涉及东坑镇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主要取材于[崇祯][康熙][雍正][宣统] [民国]五种版本的《东莞县志·人物篇》,还有《东坑镇志·人物篇》、各村的村志、族谱以及各种新闻报道等,收录时作了精心筛选,并补入了原镇志中没有收录的一些重要人物,目的是全面、求实、系统地记录历史,全方位地展现东坑人文精神,弘扬良风美俗,打造乡风文明。“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居今而知古,继往开来”,以实现“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本书的大致分工为:全书的基本素材和各楹联的“简介”部分曾海津编写;撰联方面,第一、四、六辑主要由曾海津负责;第二、三、五、七辑主要由刘枫负责。全书共收入新创作的对联187比,其中曾海津90比,刘枫97比,释联部分两人共同完成,最后由刘枫统一审定。中国作协会员、市文联书记陈玺和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杨星丽分别作序。

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认为,《寒溪联话》是今年东莞文学的重要收获。一方面,这部作品延续了诗话、词话、联话的传统,把已显式微的联话写得丰沛饱满、细致生动,复兴了楹联艺术的活力。另一方面,它在叙事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索性,是当下日益复杂的世界观的一种表现,也是最能体现重述历史的一种新的形式的探索。大家表示,《寒溪联话》的整个设计自始至终渗透了传统文化精神,颇具特色,有多种阅读的入口和途径,具有含蓄的神韵、叙事的魅力和人性的震撼力量。此外,这部作品具有文献价值、审美价值,有成为现代新联话经典之作的可能。

陈玺:东坑的人文地图

《寒溪联话》全书以对联、简介加释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东坑的风土人情。所涉题材广泛、厚重,涵盖了东坑镇古今文化名人、革命前辈、文物古迹、亭台楼榭、神话传说和当代的行业精英,立体式、全方位地展现了东坑的人文历史,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东坑名副其实的“文化地图”,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本书完全可作为中小学的本土人文历史教材,供孩子们诵读、细读,帮助他们了解东坑,获得精神和品格的滋养。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了解楹联及联话的文学文论形式,提高其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胡磊:文化地理与人文地域的互渗书写

两位作家创作的《寒溪联话》,是其十余年来潜心于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创作和研究的成果。作品以南方小镇东莞东坑的民间故事传说为叙事个案,通过一个个有渊源可考的楹联故事,展现了一个富具人文底蕴和市井百态的世俗风情小镇。作品中的楹联故事传说都弥漫在浓厚民俗文化的氛围中娓娓道来渐次展开,故事中人物事件与地域人文的揭示关系,从某一侧面反映了岭南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的神秘与深邃。作品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内容丰富,笔法灵活,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记载了东坑的民间传说、姓氏源流、民间风俗、古镇风物、历史故事和现代盛景,可谓是一部东坑的民间文化史,指明了一条东坑人精神返乡的人文之路。这对东坑民间文化的发掘、保护和抢救,意义深远,功劳巨大,值得点赞。

田根胜:既承古体又立新标,寄情风物重塑记忆

东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寒溪联话》以撰联、释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东坑的山川风物、历史人文,是既承古体,又立新标。一是创造性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与传承优秀区域文化的使命有机融合起来,打造了一个新的跨界的面向城市文化发掘与传播的新范式,对塑造东坑城市文化新形象是有利而且亟需的。二是这种尝试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叙述东坑历史、理解地方人文的手段,让地方成为某种审美对象,而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的对象。我想只有在理论上达到了这一点,艺术的创作与创造才可能有所跟进。城市发展产生独特的风物景观,风物是城市的文化场域,是城市文化的人文记忆。介绍城市人文历史的视角与手段很多,包括文学、漫话、影像等,绝大多数人往往会使用既有的知识训练和方法进入,曾海津、刘枫老师《寒溪联话》则体现了一种自觉的倾向。首先是东坑的历史风物寄托了很多情感的对象,在《寒溪联话》中,它不再是作为一种可以被普遍标准所度量的价值载体,它是一种艺术。所以,怎样通过对风物的发掘培育新的感受能力、新的审美与表达方式,我想这本书在成型之前是作者着重思考的主要问题。其次是风物在《寒溪联话》中的体现与范围是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风物,还包括市民的性格、知识、情感结构,乃至记忆等,是一种文化与意义的存在。同时,东坑的山川风物具有对人的心灵和感情的塑造功能,塑造新的感官与感受,也包括对未来、对超越地方性的集体心理的塑造。

詹谷丰:传统文学形式之外的开拓

《寒溪联话》是东莞作家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传统文学形式之外的开拓,是曾海津、刘枫两位作者文学创作的新收获。楹联的历史漫长,作这一种对偶性的文学,它是民间最具有实用性的形式。它内容的丰富性,可以说无所不包。一个作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涉及楹联创作,但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楹联却或隐或显地进入到他的文本内部,影响他的创作。东坑是一处楹联的家园。所有的祠堂和景点,都有前人的智慧和手迹。曾海津、刘枫两位作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衣钵,将身边熟悉的文物、人物,作为楹联的表现对象。他们创作楹联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会在时光中体现价值。

杨星丽: 一部有开拓性的新联话佳作

首先,《寒溪联话》的编排体例有很多优点,如联语和简介分开,为我们呈现了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织与对话。极具艺术特色的有韵的、对偶的联语和无韵的散性的简介叙写构成一种结构和语言上的张力。释联部分单独化,则是对联语在艺术特色上的解析、品赏和评价,仍然属于艺术世界的一部分。再如分类法。受易学思维影响全书分八辑,与八卦相呼应,形成一个圆融稳妥的结构。其次,联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书第八辑对古联的搜集整理和赏析体现了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前七辑是编写者独立创作而成,具有审美价值。两位老师参考了很多史书、地方史料文献、儒道释的诸种典籍,真正是于万千字句中凝为珠玑。不但结撰为精妙可颂的联,而且运用了多种句型,句法上融汇了其诗词曲赋文的多种技艺。如散文句法与诗句法的结合,也有词曲句法的特征。而且,内容上言之有物、包罗万象,具有深厚的思想和精神,借用梁章钜《楹联丛话》陈继昌序中的一句话来评价:“须弥自成其高,芥子不隘于纳。”更重要的是本书联语成功地嵌入各种名字,且使用多种楹联格法,属于自己命题,自己应制,却不见斧凿之痕,真是有的放矢,矢不虚发。格律上,平仄和谐,用了古音的声调。粤语中保留了很多入声字,保留了唐代语音的许多特征,两位老师不但用古音来创作对联,还在析联部分加以评注非常难得。联语制作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何况是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古今多方面的佳联,能为研究联语文学积聚材料,提高楹联创作和赏析水平。再者,联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是简介部分,内容广博。本书则涉及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借鉴西方文论的术语,其与纯艺术的联语形成了文学外部和文学内部的对话关系。联语并非雕虫小技、小术,因为艺术世界能反映丰富巨大的社会内容,故不仅仅是小技,而是通向了“道”,是名副其实的地域文化地图。联话简介部分除了本身包含的意义量大之外,还可以生发出很多新的课题,比如东坑民间故事的整理和研究,地方文学史的研究和落实,文化研究上建筑、饮食文化等。本书对古联话进行了拓展和创新,是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新联话力作,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这一体裁的沉着发挥,其价值可用龚联寿先生《联话丛编》前言中语“发扬流派,沾溉联坛”来概括。

吴寒柳:放置在文学史、思想史的历史视域之中的文学观照

这次新书首发除了《寒溪联话》之外,其实还包括曾海津的2019年东莞文学院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结项成果文学评论集《星空与镜子》团结出版社,只是其低调的个性使然,本次研讨会没有重点提及。在此我谈谈他的《星空与镜子》。首先,从捍卫文学的合法性方面来谈。柏拉图所引发的“诗与哲学”之争,到后来的“模仿说”“表现说”等等理论,其实都是在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文学与真理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文学批评的任务、文学批评家的任务,首要就是回答这一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其实并不容易,既需要有对文字的机敏、对情感的直觉、对文学所烛照出的社会问题的洞察,同时也需要面对如何在纷杂的文学现象中把握到文学发展命脉的课题。此外,还需要在理论与感悟之间寻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我作为一个文艺批评的学习者来说,感觉这个任务是相当困难的,而曾老师的文学批评,既有一种对文字很好的感受力、对文学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有较广阔的文学理论视野。更为重要的是,曾老师能将具体文学文本所反映出的问题,放置在文学史、甚至是思想史的历史视域之中来阐发其价值与意义。这实际上就是在回答文学与真理,又是何种程度上在表现真理的问题。其次,从文学意义的生产实践方面来看,《星空与镜子》这本关于东莞文学艺术的评论集,起到了一个非常充分的介绍、导览、启示的文学批评的功能,这对促进东莞文学艺术的发展,形成创作与批评的良好互动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寒溪联话》,曾海津、刘枫/著,团结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曾海津,笔名蕴辉,1976年出生于广东阳春,现居东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作家、《寒溪潮》杂志主编。已出版文学理论专著《叙事的悖论》,文学评论集《审美的焦虑》《内部的风景》《隐秘的对话》《重回诗歌本身》《星空与镜子》,诗集《空巢》,报告文学集《南方纪事》,长篇报告文学《崛起之路》,散文集《时光隐者》等12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有多个项目获得广东省宣传文化人才专项资金和东莞市文化东莞专项资金扶持,作品集《隐秘的对话》被省作协列入“广东中青年优秀作家文丛”。2017年荣获东莞市第六届荷花文学奖年度文艺评论奖。

刘枫,笔名榴斋,1960年生,江西彭泽县人,祖籍湖北大冶,现居东莞南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东莞作协南城分会常务副会长,《南城文艺》副主编。出版有散文集《身边的风景》《行走的风景》,对联集《联话南城历史名人》《榴斋联语》《初中语文每课一联》《流风联韵》《枫韵集》等,寓言集《我用你的眼睛看他》与人合著,随笔记《前言后语集》。曾长期担任对联专业网站《中华国粹网》副站长和中华对联网校校长,担任过各级征联大赛评委和网络联赛主评委。

附录:

东坑的文化地图

——《寒溪联话》序

文/ 陈玺

东坑处东莞腹地,是穗港经济走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东坑历史悠久,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最早的人类居住史,可溯至宋孝宗年间1163—1187。自古以来,东坑崇文尚武。出过名闻遐迩的文人雅士和拳艺高强的武举人,还有不少的名门望族。文臣武将,叱咤风云,清廉自律、关心民瘼、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深得乡民爱戴。至近代,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东坑的名人灿若繁星。近现代革命斗争中,东坑更是英杰辈出,彰显出东坑人民反抗封建压迫和侵略的光荣传统。

东坑素有“鱼米水果之乡”的美誉。自古商贸活跃。新中国成立后,东坑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东坑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从传统的农业小镇转变成初具规模的工业城镇。

东坑境内的丘陵,以亭岗岭为高点,乃东坑的风景胜地。冲积的埔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寒溪河发源于塘厦镇大屏障的观音山,从南向北流经黄江、常平和横沥,又转西流经东坑,经寮步茶山,于附城峡口入东江南支流。

这里民风淳朴,岭南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二月初二“卖身节”,为岭南盛大的传统民俗节,有“东莞第一节”之称,享誉海内外。“阴菜”“糖不甩”和“卖懒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亭岗古庙及各姓氏宗祠,都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为建设“精致小镇 魅力东坑”,寻找东坑的历史记忆,挖掘东坑文化的丰富底蕴,东坑镇文联、东莞市作协东坑分会组织人员,深入社区采访,系统收集、整理原始素材,对东坑历史人物和山川风物进行概括、提炼,撰写成一副副对联,汇编成《寒溪联话》,正式出版。这项浩大的工程,会让更多的人从更广泛的角度,了解东坑、认识东坑和感受东坑,值得肯定;在复兴地方民俗文化方面,非常有意义。

《寒溪联话》以对联、释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东坑的风土人情。所涉题材广泛、厚重,涵盖了东坑镇古今文化名人、革命前辈、文物古迹、亭台楼榭、神话传说和当代的行业精英,立体式、全方位地展现了东坑的人文历史,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东坑名副其实的“文化地图”,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我们希望读者阅读这本《寒溪联话》,能更清晰地感知东坑历史的沧桑演变,触摸东坑的民情风俗,领略东坑名胜古迹的风采神韵,品味东坑历史名人的典故逸事,唤起大家对东坑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诚如是,则《寒溪联话》一书,不负使命矣。

是为序。

作者简介:

陈玺,1966年生,19 89年武汉大学毕业,经济学硕士。广东省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作家》刊发中篇小说《菜籽案》,电影文学剧本《油菜花开》,长篇小说《一抹沧桑》《塬上童年》;在《北京文学》刊发中篇小说《雪域情殇》《小说选刊》推荐;在《作家》发表小说《一抹烟尘》《小说选刊》刊载;在《飞天》发表《塬上卜师》;在《延河》发表《一路向西》。已出版长篇小说《暮阳解套》《一抹沧桑》《塬上童年》等。2018年入选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

一部沾溉联坛的联话力作

——《寒溪联话》序

文/杨星丽

清代联学大师梁章钜于道光年间撰写出《楹联丛话》而创联话一体。联话者,中国文论之一种,受赋话、诗话、词话、文话之影响而发扬光大。联话以楹联为讨论对象,集佳联,分类别,叙缘起,述故实,谈轶事,评得失,品意蕴,信笔优游,体制短小而不拘一格,轻谈漫话,集史料与文论价值于一体。

今有曾海津、刘枫两位先生,怀满腔赤诚,探寻大浪淘沙中东坑历史文化的飞浪流波,爬梳整理素材,于万千字句中凝为珠玑,编纂对联,并探幽发微,释阐疑义,苦心经营,构筑奇文,创设了新时代视野下一部博大精深的联话,既承古体,又立新标。“寒溪”是东坑的母亲河,寒溪河山水文化是东坑文化的重要一支,用“寒溪”命名联话,意涵隽永;又,曾先生曾主编过杂志《寒溪潮》,极具地域文化特色。因而,寒溪,似乎承载了见证东坑文化和风采的使命,她与联话再度相遇,绝非偶然而更见风致。

《寒溪联话》全书分门别类,结撰八辑,涉及社区村落、文物古迹、民俗、亭台楼阁、人物、古联。前七辑为两位先生所创作,古联一辑是对当地历代楹联经典的搜集整理和赏析,类如全书附录,意在珍重、抢修文化遗产。前七辑中,列“社区村落”一辑,旨在挖掘农耕文化内涵。将“亭台楼榭”专列一项,共23处,内容集中,趣尚相同,在风景描写和艺术审美上富有特色。列“民俗非遗”一辑,叙述曲艺、考释节日,解说特产,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人物辑分三篇,用较大篇幅凸显人作为主体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继往开来的“风流”;分别时代,为古人作,亦为今人作,映衬连通,相得益彰。

本书体例上,前七辑都由联语、简介、释联三部分组成。联语种类繁多、内容上兼容并包、文质兼美,有对仗极工整的,也有较宽松的,不拘死法,旨在传递丰赡语意,均为偶俪艺术的精品。句式从七言到三十二言不等,短则典雅凝练,一语天然,如“骏达社区”联“骏足生风驰万里,达观怀德誉千秋。”长则铺锦列绣,流转婉致,如谢荩臣联“荩谋德重乡关,文阁尊儒,庵堂种善,书院培才,更疏粮米济贫民,万顷沙田传故事:臣仕途悭宦海,科场中举,直隶选官,保阳候任,惟寄云松如谢客,一塘春草系高吟。”读来如含英咀华,令人口齿生香。长联有二分句、三分句、四分句、七分句等之别,融入古体诗、散文及仿词曲的句式,颇具格法。有时罗列两联,如“幽绿亭”联语“幽径走龙蛇,亭在半山宜对奕;绿荫摇翠黛,钟鸣落日好凭栏。”“幽处豁明眸,何妨对弈;绿荫摇翠黛,正好凭栏。”后者为前者的缩写,句式、句意变化盈缩,可见审美趣向之异,他例不赘。总之,二位先生所撰联语,兼收并蓄了诗、词、曲、文、赋的多种技法,叙事绘景,言志缘情,展现出对联之奇偶相生,阴阳互根,和谐严整,圆融完满,蕴藉含蓄的无穷魅力,真是妙不可言!

简介主要从内容上对联语所涉古村、古迹、民俗、人物等作背景的逐一阐释,有简笔勾勒,亦不乏长篇繁笔;有景象、画面之重现,也有传说、故事之展开;有数据说明,也有历史述源;有主题点醒,也传达编纂者志意。内容涵盖历史、政治、地理、文化、教育、民俗、文学、艺术、神话、传说、典故、战争、农业、医学、经济、物产、建筑、科举、宗族等等,另有解释寓意、命名,说明联语出处、关联记文、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分析作品及人格品评等。引经据典,资料详实,考证准确,叙述精当,描写精妙,脉络分明,理路清晰,确定了联语的诸种语境。这部分容量庞大,内涵丰厚,自撰联语,自述渊源,在体式和内容上都是对古联话的承继与开拓。

释联部分从形式艺术手段上品赏对联。首先辨明联格,鹤顶格即上下联的首字嵌入地名或人名,燕颔格即两联中的第二字嵌入文字,碎锦格即两联中位置不定地嵌入专有名称,凫胫格即在上下联的第六字嵌入文字,雁足格即在两联句末嵌入文字,双钩格即将名称分别嵌入上下联的首尾,这些格也可以两格联用。其次订正字音,今之平字都以古入声字处理。粤语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体系中的入声字,编纂者能熟练运用,可谓得天独厚。楹联最早产生于三国时,在发展过程中,骈文、近体、词曲都是其近亲,选用古音乃楹联撰写之正道。而注释平仄声调,有助于读者感受其中的声韵之美。其他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考证联语所涉人物之名号。

确切词义,扫除障碍。

说明上下联的内容;梳理其结构、语义、逻辑关系,或不同角度、或古今比照,或大处与小笔,或细绎与概述,或述品与述志等等,不一而足。

指出典故,“塔子头李氏宗祠”联语中“犹龙射虎,倚马佳传照汗青”部分,“犹龙”是李姓典故,典出《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指老子李聃;“射虎”也是李姓典故,此指汉李广射虎的故事。

分析修辞,如比喻意义,“谢文琬”下联首个分句“琬琰骄千里”,释曰:下联中“琬琰”是琬圭与琰圭,即美玉,常比喻晶莹美好的事物,以之喻其品德,或为的当。

明确立意,家庭和睦、昌隆文明、光耀德行、忠孝义勇等。

有时分别对偶类型,如“丁屋村高步棋楼”联语“高手过招,看世事如棋,步履安详方致胜;崇楼载誉,颂马山出众,襟怀磊落总超群。”上下联构成流水对关系;或点出某分句为宽对。

有时提及辞气效果,如释“塔岗”联语“塔作文峰,兴起文风,父子登科,千秋佳话;岗生财气,贯通财路,工商立峙,万阙颂歌。”提到“用同位重字提振文气”,关注文字配置的音声效果。

有时说作法,如寻点睛之笔,如比兴,又如“井美文阁”联语“阁高塔耸列峰峦”,解释为“尾句用象征手法,赞美有作为的人顶天立地。”

遇到专业术语,则详加注解,如“觉缘庵”“觉路千条,惟以善心通万里;因缘百种,莫将恶念致三灾。”释曰:上联“觉路”,佛教语,指谓成佛的道路,联意在于劝人处世要葆有良善之心。下联“因缘”,佛学术语,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就是“因缘果报”,亦简称“因果”;“三灾”,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火、风、水为大三灾。联意在劝道世人要远离作恶的念头。

第八辑古联赏析部分,其结构有所不同,只有联语和赏析部分。应该是作为编纂者“述”的部分,与其前文联语、简介及释联之“作”构成述而又作的关系,“作”有解释说明,“述”则赏析。具体来讲,编纂者分别选取祠、府、阁、楼、堂、园、馆、庙、亭等地的门联、堂联、柱联、屏风联,内容涉及锦绣山河、草木花月、历史名流、人才教育、文明传承、地方文化、读书做人、创业敬业、守业继业、处世之道、家风家训、家族文明、人格节操、家国情怀、人生趣味等,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含量与深沉的儒家精神和人文关怀。

赏析部分或说明名人事迹,或品赏格式,或指明对偶类型,或赏析语言,如用平常语、平实语或藻饰等,或探讨作者构思,揣摩立意,或描摹画面,感受意境。或订正古音、解释词义、指称典故、阐明隐喻、厘析句间关系、阐述结构,归纳主题。或分析作法,如赋体、白描、双关、拟人、重叠等,内涵大致相当于前七辑中的简介和释联,二者遥相呼应,可窥编纂者功力。此外,书中有一处指瑕,“角社苏氏宗祠楹爱着堂内柱”古联“联历代风骚,天下盛名,唐宋文豪称八大;苏门文学,神州美誉,眉山父子占三家”,有异位重字“文”。还有一处存疑,“角社”联语“角立荒郊,不让恶蛇行富道; 社生奇景,犹思名士渡龙溪。” 简介中有注曰:“角社村多为苏姓,角社苏族立村创始人名爱号可仁,是苏东坡第八代孙子根据《岭南苏氏源流》,稍有出入之处,待考。”可见编纂者治学严谨。

本书资料参考上,选用史书类文献《史记》《汉书》、县志、镇志、村志、通志、族谱、墓志铭等地方性史料,还参考了唐代类书《艺文类聚》,人物传记类史籍《胜朝粤东遗民录》,东晋葛洪所著志怪小说集《神仙传》,明代洪自诚所撰仙话佛话类小说《仙佛奇踪》,唐代玄奘三藏法师所编译的佛教论书《成唯识论》,清代屈大均所撰笔记《广东新语》,今人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等;也结合单篇诗词文、民间歌谣、个人诗集、诗文集等;有时不录文字,直接插入图片,如东莞诗录的刻本,如“彭世潮”联语及简介、释联后,用相关人物传记的刻本等。编纂者文献功底深厚,学养不凡,本书因而内蕴丰富的文献价值。民俗简介部分,资料详实细致,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突破文体局限,融神话传说、历史、当下为一体,体现了很高的民俗文化品味。本书从联语制作、联语说明,人物介绍到释联解联,包罗万象,纵横古今,真如一部百科全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地灵人杰、宏阔壮美的地方历史文化画卷与景观,深具历史文化价值。本书结撰对联,斐然成章,字字珠玉。又以诗词文来勾连阐发联语联意,文字间充满张力,摇荡性灵,意味深长,具备文学价值。本书对所撰之联解释、说明,准确详实;搜集古联,考证渊源,具备史料价值。联话之简介、阐释,体格自如,具备学术价值。形式上图文并茂,全书格式排列合理,内容上深谙言语形式与意义的互文,具有审美价值。本联话在联语撰写外,加以背景梳理探究,又从语文形式上解释,是对联话这一中国文论体裁的沉着发挥,其文论价值的魅力,可用龚联寿先生《联话丛编》前言中语“发扬流派,沾溉联坛”来概括。

本书于字里行间,叙论之际,无不深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修齐治平、睦和孝贤,清正廉明、仗义薄利,仁,智,勇,义,孔规等等,诚如编纂者所言,很多联立意雅正,确可作为铭文立于座右,用以言志述怀。本书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传递当代精神,如井美公平楼大门联:“公刘好货能兴利;平准成书善理财。”释曰:“全联用流水对的形式,贴紧了公平楼的功能来写,突出了自由、平等、公正的主题。”东坑云园内门对联“云外即桃源乐境;园中培兰玉成林。”释曰:一个“乐”字,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再如廉心亭的廉政联等等,都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命题。

在此,诚挚地祝贺曾刘二位先生大作杀青,期待此书尽快付梓。感谢他们胸中有丘壑,笔底见烟云,为联话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联语或精巧玲珑、或长袖善舞,简介解释异彩纷呈,金针度人,既可作广大读者学习创作、赏析楹联的格法之书,亦可作为文艺理论研究者品评联话的佳作;既是理解与传承东坑历史文化的诗性指南,又是今人滋养心灵、净化德行的思想教育读本。笔者才疏学浅,无法将本书妙谛一一道来,期待众多同道、读者走进这一栩栩如生的“文化地图”,尽兴饱览。

作者简介:

杨星丽,字述然,山西汾阳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科语文专业硕士生导师。爱好诗词写作,参加由中国作协《诗刊》社主办的“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多次获优秀奖。在学校开设有诗词赏析类课程,多次在天津市教研室、部分中学、老年大学做诗词赏析讲座。近年主要研究唐诗论,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比较视野中的唐五代诗格理论研究”课题在研,已公开发表《“意象”类型化的理论渊源》《诗格“对偶”理论及其审美建构》《从“香菱学诗”看曹雪芹的“诗格”观》等学术论文。

《寒溪联话》后记

文/曾海津 刘枫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才辈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尤其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无限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宣传东坑地方历史文化,在东坑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东坑镇文联和东莞市作协东坑分会的组织下,我们深入社区进行采访,收集、整理原始素材,对东坑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山川风物的鲜明特色进行概括、提练,随后进行创作,并汇集成《寒溪联话》一书。

本书的编纂,涉及全镇的方方面面,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为便于成书,依据内容分为村社区篇、文物古迹篇、民俗非遗篇、亭台楼榭篇、古代人物篇、现代人物篇、行业精英篇和古联赏识篇八个篇章。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主要取材于[崇祯][康熙][雍正][宣统] [民国]《东莞县志·人物篇》《东坑镇志·人物篇》、各村的村志、族谱以及各种新闻报道,收录时作了精心筛选,并补入了原镇志中没有收录的一些重要人物,旨在全面、求实、系统地记录历史,立体式、全方位地展现东坑人文精神,弘扬良风美俗,打造乡风文明。“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居今而知古,继往开来”,以实现“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

本书的大致分工为:全书的基本素材和各楹联的“简介”部分由曾海津编写;撰联方面,第一、四、六辑主要由曾海津负责;第二、三、五、七辑主要由刘枫负责;其中五、六、七辑有部分对联有所交叉,不一一说明。全书共收入新创作的对联187比,其中曾海津90比,刘枫97比,释联部分为两人合写,然后由刘枫审定。最后,由曾海津与述然等组成校对小组,先后进行了三次细致的校改。

考虑到东坑属于粤方言区,所以在对联创作时,多用古四声,并于相关“简介”之后,作一些必要的注释。本书编撰涉及面比较广,参考资料包括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东晋葛洪《神仙传》,唐代欧阳询编类书《艺文类聚》,唐代玄奘三藏法师《成唯识论》,明代洪自诚《仙佛奇踪》,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今人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等,虽然谈不上“无一字无来历”,但是态度还是严谨的,旨在使本书尽可能符合历史事实,艺术地还原历史原貌。

本书在采写、创作、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东坑镇委书记谭全河,镇委副书记、镇长王业宽,镇委副书记苏沛彬,镇党委委员李志军、李灿明、李进强等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尤其是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著名作家陈玺百忙之中拨冗作序,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杨星丽欣然作序,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李逸津教授也给予很大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用联话形式宣传地方风俗文化,这在我们是一个尝试,囿于学养和识见,难免存在疏漏,恳望方家批评教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