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浙”里城乡风貌看瓶窑|走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踏窑寻忆·乐享老街

更新时间:2022-11-04点击数:文字大小:

  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加快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联动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加快打造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全省城乡风貌的“富春山居图”。

  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紧紧围绕城乡风貌整治工作总体要求,立足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和既有工作基础,以“老底子记忆步行街区”为风貌定位,坚持风貌提升与功能提升、生态提升、治理提升一体推进,高水平建设“富春山居图”样板区。

  内外兼治,兴水利民—聚焦生态,治理水系新风貌

云图片

  为解决瓶窑传统风貌区内涝问题及提升东苕溪流域风貌防洪减灾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及水环境,瓶窑内外兼治,实施水系风貌整治。瓶窑镇创新性地采用了“内外结合”的治水方案。在防洪治污的同时,内以暗渠改明渠治理内涝、清淤疏渠打造出繁华的十里渠商业街恢复当时历史水运集市风貌;作为大径山绿道与苕溪绿道交汇点,外建设液压平卧式翻板闸门防洪系统“以闸代堤”防治洪涝灾害870米、兼顾防洪和景观功能、建设游步道实现老街居民的人本化空间配置。“以闸代堤”生态绿道游步道的修建更让老街居民感受到了惠民、为民的中心思想,游步道也成为周边居民休闲赏景、运动锻炼的绝佳去处。

  整治前风貌:

云图片

  整治后风貌: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非遗街区,研学共享——聚焦街区,精准施策促传承

  瓶窑镇积极打造全市首个“非遗街区”,通过精细化、一体化设计和管理,形成良好集聚效应。发挥“古城+古镇”联动机制,挖掘历史底蕴,弘扬非遗文化,是非遗文化塑造的核心内容。通过推动非遗“留下来、走出去、引进来”,打造了杭州市首个非遗群落,聚集良渚玉雕、风筝制作、余杭纸伞、陶艺等非遗传承基地。老街创新性的打造以良渚文化为依托,以瓶窑千年古城复兴为核心,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的非遗文化研学街区。

  此外,瓶窑老街对非遗街区内游客导览标识系统进行了疏导布置,增加景点景位,提高老街的可观赏性与驻留时间,增加休憩点位,围绕低小散治理,集中关停多家加工作坊,整理空间,为老街注入非遗元素,突显历史文化底蕴,传承非遗技艺,将非遗展览馆区打造成瓶窑的文化传承及创意基地。瓶窑镇还持续探索“金镶玉”发展模式,以古窑文化内核为“玉”,以瓶窑经济、城市、民生、生态等高质量发展为“金”,结合非遗文化、苕溪文化等诸多地域特色文化,走出了一条以文促旅,金玉交相辉映的小城市试点之路。

  文化力量的拔节生长实现了瓶窑从浅层旅游到深层旅游的转变,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从物质文化的实物和数字化展示,到非物质文化的制作体验,非遗街区丰富了风貌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体验,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与认同度,为助力“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云图片

  渚上古窑,特色彰显——聚焦IP,错位发展亮活力

  瓶窑镇以“渚上古窑”为特色主题IP,在古窑文化和生活社区的基础上,拓展项目类型,将陶窑主题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风貌要素中,打造具有特色鲜明的瓶窑文化风貌品牌。

  作为老街东入口一处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在古窑遗址上建设的古窑址博物馆,建筑造型标识性突出、彰显文化内涵品味,内部功能丰富,兼有展示、服务等功能,内含古窑技术的展现、窑文化展示等,在商业配套上引入了咖啡馆、活动室、展销中心等。古窑址博物馆是深化古窑IP的重要节点,也是擦亮窑山公园的旅游金名片。围绕形象IP说好“宋元遗迹 远古瑰宝”,同时塑造人物形象,与老街标识标牌、景点有机结合。在数字化方面与游客进行互动,展示瓶窑老街文化形象,并定期组织传统文化的展示、体验活动,如窑山纳凉节、老街晒丰收、花伞市集等。

  秉承着“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理念,古窑与现代休闲旅游公园共处,努力打造一个有历史、有底蕴、有记忆、有温度的千年窑址文化展示地。瓶窑镇以“渚上古窑”文化IP落地为工作切入点,以文化要素推动共同富裕,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通讯员:汤锦泉 陆一丹)

云图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